《山海经》之“都广之野”
“都广之野”出处:
《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周本纪•集解》黑水青水之间,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
盛案:《集解》多“青水”二字。都广之野,作广都之野。
后稷是谁?
《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盛案:帝俊即帝喾。帝喾四妃:元妃姜嫄,次妃简狄,三妃庆都,四妃常仪。后稷系元妃姜嫄生。《西荒经》说,台玺为稷之弟。而《路史》说,后稷取姞人,生台玺。则台玺为稷之子。后稷封地今陕西武功。《括地志》故斄(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嫄祠。
《尚书•舜典》:舜帝说:“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正义》曰:帝因禹让三人而官不转,各述其功以劝之。帝呼稷曰:“弃,往者洪水之时,众民之难,难在於饥,汝君为此稷之官,教民布种是百穀以济活之。”言我佑汝功,当勉之。
《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踏巨迹而生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路史18》:帝喾四后。上妃有骀氏曰姜嫄,生弃。弃惟元子,字之曰度辰。
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虞帝乃国之斄[与台邰同,一作骀。《史记正义》邰,亦作斄],号后稷。勤百谷而山死。取姞人,是生斄玺,世济其德。斄玺生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谷,是为田祖,自商以来祀之。世为后稷。
“后稷之葬”周边地理。
《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1,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2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1《周本纪•集解》黑水青水之间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盛案:《集解》多“青水”二字。“都广之野”作“广都之野”。
都广之野,《华阳国志•蜀志》:“广都县,成都郡西三十里。”《元和志》卷三一:“成都府双流县,本汉广都县。”《杨慎补注》:“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衡以地望,庶几近之。”
2郭曰:“灵寿,木名也,似竹,有枝节。”《尔雅疏》:“椐,樻。郭云:‘肿节可以为杖。’陆机云:节中肿以扶老。”吴承志云:“〈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寿木之华。’高诱注:‘寿木,昆仑山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寿木盖即灵寿,都广之野在黑水间,于昆仑山相近也。”《中次十二经》:龟山多扶竹。郭云:“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盛案:灵寿,扶老竹,一曰邛竹。
展开全文
《海内西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3西。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4。在后稷葬西。
3氐国,即氐人国,亦称互人国,即白马氐。《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魏书•列传•卷八十九》并《北史•列传•卷八十四》: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
《太平御览•四夷部•卷十二•南蛮七》:“白马,〈汉书〉曰:蜀之西,冉駹以东北,君长以十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后汉书〉曰:白马氐者,武帝元鼎中,分开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莋都国[汉源东北],东北有冉娏国[茂县北、黑水、红原县境]。自冉娏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莋都,在今四川雅安市汉源东北。《后汉书》曰:“冉駹夷者,武帝所开,以为汶山郡(治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五十里)。”
《后汉书》:冉駹,其山有六夷、七羌、九蛮,各有部落。《括地志》:蜀西徼外羌,茂州、冉州本冉駹国。
盛案:寻绎白马国,盖在今九寨、文县、青川、松潘、平武一带,合以为武都,即今甘肃陇南武都区。故《史记正义》引《括地志》:“陇右成州[成县]、武州[武都区]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仇池山在今甘肃西和县南。
4中有山。山即《海内经》“巴遂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海内经》“有国,名曰流黄辛氏(郭璞曰:‘即酆氏也’),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有巴遂山,渑水5出焉。”巴遂山,即巴颜喀拉山。藏语“巴萨”即汉语“巴遂”。《清统志•西藏》:巴萨通拉木山“在喇萨北八百余里,即金沙江发源之山也。山势高大,状如乳牛,故名。木鲁乌苏,由山之东流出,入云南界,为金沙江;山西流出之水,名牙尔加藏布河。”
5渑水,即绳水。《水经注》:“绳水出徼外。〈山海经〉曰:巴遂之山,绳水出焉,东南流分为二水:其一水,枝流东出,径广柔县,东流注于江。其一水,南径旄牛道,至大莋(盐边县)与若水合,自下亦通谓之为绳水矣。”《疏》绳水今金沙江。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地部•卷二十》:弃恤民勤稼,盖封地方百里,巡教天下,死於黑水之间,潢渚之野6。
6潢渚之野。“广都”与“潢渚”读音极近,疑即一也。
后稷之葬在哪里?
既然,后稷葬在都广之野,一旦找到“后稷葬”,“都广之野”便迎刃而解。
“后稷之葬”,在“西南黑水之间”;“后稷之葬”在“氐国西”。
黑水之间。《禹贡》黑水[盛案:今张掖河]、西河惟雍州;华阳、黑水[盛案:即《方舆纪要》汉中褒水。亦称乌龙江、黑龙江]惟梁州。
“氐国”即今陇南武都区,近仇池山。
据此,后稷之葬,在陇南武都西,再西即巴颜喀拉山。后稷之葬,在黑水之间,即今张掖河与汉中褒河之间。“山水环之”,疑即今西宁“湟水河”与“黄河”之间“河湟谷地”。 因年代久远,后稷之葬,考古未证,也未见他史以佐,殆其遗迹。
“都广之野”在哪里?
都广之野,亦作广都之野,《帝王世纪》作“潢渚之野”。“广都”与“潢渚”读音极近,疑即一也。陇南武都以西,主要农业产区,即河湟谷地。是故,“潢渚”或作“湟渚”,河湟谷地也。“湟”字异体“況”,或音近错写为“广”。故吴承志云“都广之野在黑水间,于昆仑山相近也。”昆仑山即今甘肃祁连山。
本盛 癸卯年五月十一 铁山
声明:图自网,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