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為何最終會被歷史淘汰?如果鴉片戰爭清朝大量製造弓箭能贏嗎
古代戰爭利器——弓箭為什麼會被逐漸淘汰?答案很簡單,管你擁有再多的羽箭、再厲害的弓箭手,面對殺傷力更大、訓練要求更低、射程更遠的火槍等現代兵器時,也只有被屠殺的結局。
一、弓箭殺傷力小
弓箭的殺傷力遠遠比火器射出的金屬彈丸差。古代很多勇猛的武將往往是身中數箭,還能繼續參加戰鬥。而相比較而言,一旦火槍射出的子彈擊中身體任何部位,被命中的武將再勇猛也會基本失去戰鬥力。差別如此巨大的殺傷力,又豈是增加弓箭數量能解決的事情。
二、弓箭手訓練要求高
想用大量的弓箭去壓制敵人,那麼相對應地也需要大量的弓箭手。但是優秀的弓箭手訓練起來卻十分困難。
比如在訓練時間要求上,弓箭手的訓練至少需要持續一年以上,而且命中率還低;而火槍手經過幾個月的簡單訓練,就可以開火,並且射擊精度還不會太糟糕。另外弓箭的殺傷力、射程等都取決於弓箭手的臂力。假如要在一場戰役中頻繁地使用弓箭參與戰鬥,那就需要弓箭手頻繁地進行拉弓射擊,這樣也直接導致了弓箭手對士兵的臂力基礎要求極高。而火槍對於士兵的要求卻很低,隨隨便便一個普通的男性,只要經過訓練就可以進行扣動扳機、參加戰鬥。
三、弓箭射程不遠
另外從弓箭射程上看,使用弓箭壓制敵人也不現實,因為火器的射程遠遠比弓箭遠。
現代複製的長弓輕箭的射程只有320米,重箭250米。另外,弓箭的殺傷力也是會隨著射程而逐漸變弱的。現代弓箭的有效射程也就是有殺傷力的射程,最多也只有150米。而早期火槍的有效射程就早已經達到了80到100米之間。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使用的米尼彈,有效射程超過500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清軍擁有再多的弓箭,也無法壓制敵人。畢竟英軍可以在弓箭射不到的地方,隨意使用火槍等現代兵器壓制清軍。
總結來說,弓箭在冷兵器時代,確實是殺傷力極強的戰爭利器。但早在朱元璋時期,我國便已經開始大力推進火器裝備的使用,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專門使用火器作為武器的神機營。康熙平定準噶爾靠的就是大炮和火槍,而不是弓箭。鴉片戰爭中大部分清軍已經裝備上了火器,但是這種火器的水平對比起英國來說,落後不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