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风的低语
Whispers in the Wind of Life.

究竟龙与凤为一对儿?还是凤与凰才为一对儿呢?为什么?

2025-06-26 04:30:53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纹也),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胸也)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古人还认为,凤为雄鸟,凰为雌鸟,他们才是最初的一对儿。另外,从其羽毛的五彩纹理可以看出,凤凰的原型,大约是锦鸡或者孔雀之类的五彩斑斓的鸟。

说凤凰羽毛的纹理,代表着德义礼仁信,肯定是儒家推崇的那一套说辞。所以说,这一段文字,必是孔子之后的人写上去的,最早,也应在战国时期。

也许凤凰的传说,与孔雀或者锦鸡之类的鸟类有关

大约在同一时期,庄子在《秋水》中,提到了鹓鶵(鶵即雏)这种鸟,后来,也被大家指认为是凤凰之类的瑞鸟。原文如下: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过,我们也应该明白,庄子并不是鸟类学家,而是写寓言故事的高手。

有一点是肯定的,凤凰来自南方,那里的人们以鸟为图腾的现象很常见。就算是再往中国以南的地区走,也是如此。

多年前,我在印巴边境的塔尔沙漠游走,突然,印度司机兼向导高喊,你看!孔雀!这些野生孔雀,也是他们心中的瑞鸟。

为什么龙凤配,最终取代了凤求凰呢?

最重要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龙的地位上升了。

龙图腾,应该来源于古代先人对爬虫类的原始崇拜。大致上,由于地理上和环境上的原因,在南方,飞鸟崇拜较为常见;在北方,爬虫或者野兽崇拜,则更加普遍。

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华夏民族的说法,大致确立于商代,其主要活动区域,大致围绕着黄河流域的上游。可见,最终,很可能发源于北方的龙崇拜站了上风,对此,我们一点也不应该感到奇怪。

龙凤配,是华夏大地之上,东西南北各个部族相互融合的重要标志。当然,在理论上,也随之相应出现了大量的合理性的解释。最终,龙凤呈祥就出现了。

不过,此时,凤凰已经由雄雌有别,进而,变成一种雌性的瑞鸟了。

现在,龙凤佩较为常见

估计,最晚到战国时期的荀子的年代,龙凤配就已经成型了。君主为龙子龙孙,王后为能带来吉兆的凤凰。荀子说: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应该可以认为,在战国时期,龙凤配的说法,已经开始逐渐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普遍认可。在此之后,凤求凰之类的说法,就只好退一步,在民间的爱情故事中反复出现了。

比如,相传,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凤求凰》,就是如此。《凤求凰》的词句优美,隽永悠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