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风的低语
Whispers in the Wind of Life.

石門 (香港)

2025-05-21 21:03:00

石門得名於大老山公路旁的石門山,它是女婆山西北支脈,山上有不少奇石巨巖,怪石嶙峋。[3]現時稱為「石門」的區域,在1970年代尚未填海前,是沙田海的一部份,當時的海岸線大約位於現今大老山公路一帶,而當年的石門就是位於沿岸的位置。填海後,這大幅土地繼大圍和火炭之後,被劃為工業區。但在石門站啟用前,除了石門交匯處外,該區並沒有任何以「石門」命名的建築物及地標,沙田居民一般稱該區為小瀝源。

1990年代由於香港工業北移,石門工業區重新規劃,將區內發展地盤面積加大,增加樓宇使用效率,再放寬建築高度;而區內因應大型車輛的需要,加大道路的轉角位角度,行人道亦相應加闊,為美化環境,加上種植地帶。政府逐步放寬對工業區的規劃限制,更於2000年起轉型成商貿區。區內的工貿大廈群與三個靠近城門河的私人屋苑以大涌橋路分隔。

2010年一幅位於安耀街、安群街與安麗街交界、沙田市地段第433號的商貿用地,以8.16億元批予滙豐銀行,年期為50年。滙豐表示將於該地建後勤中心。同年政府有意在安興里興建骨灰龕場,遭到當地居民強烈反對。

2011年底,億京發展投得的兩幅靠近馬鐵石門站的安群街商業地皮,其中安群街1號最近拆售成交呎價約8,000多元,而2014年,新地以6.7億奪得石門安耀街商貿地。

到2013年,政府為解決住屋單位不足問題,房署興建4幢樓高33至47層的超高層公屋,提供3,010個單位,於2014年動工,預計2017年入伙。[4]

到2016年5月,政府有意於石門興建有4萬個龕位的公營骨灰龕場,雖居民強烈反對,但區議會以25票贊成,3票反對,8票棄權下,通過支持興建。[5]

到2017年京瑞廣場落成後,由於商場以特色的街坊小店為主,吸引了不少人特地來覓食,導致區內人流大幅增加,亦成為新興商貿地帶。[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