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 | 佛教主要有哪佛?有多少位菩萨?
二、释迦摩尼佛
释迦摩尼佛是佛教的开创者,即佛教创始人,也被称为佛陀、世尊或佛祖,“佛祖”这个称号体现着信众对于佛教创始者的尊敬。
释迦摩尼佛并非虚构的,是真实存在的。释迦牟尼佛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牟尼,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
佛陀释迦牟尼是佛教历史上最有名的佛之一,他于公元前6世纪成为佛陀,并创立了佛教。佛陀通过自己的觉悟经验,找到了通向解脱和智慧的道路。佛陀的教导被称为佛法,包括四圣谛、八正道等基本原则。
他还取消了梵语在传教中的专属地位,允许人们用自己的方言来学习和传教,这也是当时佛教文化能够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释迦牟尼佛身边的两尊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三、弥勒佛
弥勒佛是未来佛,他的形象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在一些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坦胸露腹,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都说他“量大福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北京潭柘寺内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令人回味无穷的楹联就很好地塑造了弥勒佛针砭时弊的豁达形象。
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被叫做是无量佛或无量寿佛。他经常以手持莲华的形象出现,也是因为极乐净土中人们不是胎生,而是莲华化生。
阿弥陀佛对于他所建立的极乐净土主要有三个要求:一是自然界的富饶和美丽,《阿弥陀经》中记载,极乐净土中的食物和生活所需全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景色优美,花数丛生。二是人之人之间的和谐,没有争斗。三是身心的纯净,脱离一切烦恼,没有生老病死。
大乘佛经中记载,阿弥陀佛曾立大愿,建立极乐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大乘佛经主要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
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民间信众广泛,过去有“户户弥勒,家家观音”之说。汉传佛教净土宗独尊其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宣说不分男女老幼,上智下愚,只要专心致志念阿弥陀佛名号,临终时,阿弥陀佛就会手托莲台,前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接引佛。净土宗独创的这种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称作“方便法门”,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
阿弥陀佛身边的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五、药师佛
药师佛的全名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也被人称为药师如来和琉璃光佛,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药师佛全名中带有的琉璃,是比喻内心清净无染犹如琉璃之透彻。
药师佛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并称“横三世佛”(即三宝佛),同为东方净玻璃世界教主。药师佛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令众生诸根完具,除一切众生疾苦,治无名痼疾,解脱厄难。
药师佛的艺术形象,一是左手执药器(又名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披袈裟打坐于莲台上,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
药师佛身边的菩萨分别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日光、月光二菩萨服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或“东方三圣”。
菩萨有多少位?
“菩萨”一词是梵文的音译,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为中文就是“觉有情”、“道有生”,即求道求大觉之人。
在佛教中,菩萨的位置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者。他们“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他们中不乏有已经可以成佛,但为度尽六道众生,依然坚守着自己最初的大愿
菩萨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他们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在人间,并且变化出种种不同的化身,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一、菩萨有多少位
佛教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数字。不同的经典和教派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和理解。
例如,《华严经》中提到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但这并不是指具体有五十二位菩萨,而是描述了修行菩萨道的不同阶段或层次。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里的八大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
二、八大菩萨的介绍
1.观世音菩萨
也称观自在菩萨,是慈悲的象征,代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谓我们最熟悉的佛教菩萨。唐玄奘译作“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菩萨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阿弥陀佛位的弟子。
2.大势至菩萨
也称大精进菩萨,象征光明智慧第一,代表大喜大舍。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尊称大精进菩萨,与无上尊佛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3.虚空藏菩萨
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智慧和财富。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虚空藏菩萨乃是虚空藏院之中的主尊,司福德宝藏如同虚空无限之意。
虚空藏菩萨主智慧、功德、财富,是诚实和富有的象征。
4.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即是金刚萨埵,也称“秘密主”。金刚手菩萨主司“金刚之菩提心”。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即金刚萨,又称秘密主,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
佛弟子发起菩提心是修行的第一步,但这远远不够,使这颗菩提心如金刚一般坚固,更为重要。金刚手菩萨,以手持金刚杵得称,又可叫做“执金刚菩萨”,能够降伏世间一切妖魔,喝退干扰修行的邪魔,代表着凡世间一切佛土之上的诸佛品质。
5.普贤菩萨
也称普贤广菩萨,是行愿的象征。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文殊菩萨司诸佛的智德,普贤菩萨司诸佛的理德和定德(简称作文殊智、普贤行)。
我们在佛教的雕像上可以看到,一般是普贤菩萨骑着白象侍奉佛陀之右,而文殊菩萨骑着狮子侍奉佛陀之左。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菩萨驾狮、普贤菩萨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证相应。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大乘佛教的精神。与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并为“华严三圣”。
6.文殊师利菩萨
也称文殊师利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文殊菩萨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侍奉于佛陀左右,助佛陀弘法。
“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吉祥”的意思。文殊菩萨智慧超群,故成为司理智慧的菩萨。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文殊菩萨又称"七佛之师”、“诸佛母”。
7.除盖障菩萨
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消除障碍。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又名除一切盖障菩萨、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弃诸阴盖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密教胎藏界坛城(曼荼罗)除盖障院之主尊,密号为离恼金刚。除盖障菩萨的主要功德,乃是消除一切修行的障碍。
8.地藏王菩萨
也称地藏菩萨,是孝敬和慈悲的象征。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
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
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王菩萨在无量劫之前,曾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深重誓愿。
佛陀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详细阐述了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及与众生的诸多因缘。
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内容源自“匠心如是”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如果喜欢此文,请点亮下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