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夫于亭杂录
古夫于亭杂录卷六
渔洋山人王士缜
王右丞画孟襄阳吟诗图至今流传以为佳话不知
宣和所藏又有厉归真所画常建冒雪入京图当时
文人高士为世艳慕如此梁溪严中允荪友以布
衣游京师见先兄西樵洎余遂欣然为之写真亦古
人之亚也
孟子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吾于汉末得二人焉曰
孔北海融关壮缪羽于唐得二人焉曰宋文贞璟颜
忠烈真卿于宋得三人焉曰韩忠献琦范文正仲淹
苏文忠轼于明得一人焉曰王端毅恕
曹颂嘉禾在翰林疏请封禅王岳生为给事中疏
驳之而请举巡狩二者皆著于白虎通未识两说孰
为是非也
唐九经字行一浙之山阴人崇祯癸未进士性好谄
里人有官学士者其封君家居唐曰往造焉或嘲以
诗云九经第一不修身只为年来敬大臣久之学士
殁而里中有以监司家居者唐又日造之或问之唐
近曰何为应曰近日不敬大臣矣体群臣矣闻者皆
大笑绝倒监司后官至尚书而唐已前殁不及见
果江沈君庸自征作霸亭秋鞭歌妓二剧浏漓悲壮
其才不在徐文长下乃其妻张亦才女也常有寄外
词云漠漠轻阴笼竹院细雨无情泪湿霜华面试问
寸肠何样断残红碎绿西风片万转相思才夜半又
听楼头叫过伤心雁不恨天涯人去远三生缘薄吹
箫伴
米南宫写阴符经墨迹细行书结构精密神韵溢于
楮墨大似褚河南与世所传刻米书迥别卷首有黄
帝像两童子捧剑印侍前有一鼎亦名笔也经后有
元章书与刘巨济倡和龙真行二篇字尤佳自题云
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米芾二诗
甚奇伟不具录米又书后云芾自命此书为跋尾书
惟题于家真迹后不写以遗人又云枢密太尉论书
法奥前篇有天真难力至语后篇知刘侯收书自芾
始故写献阴符经后题甲申初夏廿曰南山米老学
书课又坚白老人跋米氏小录云不知是何许人此
帖昔在京师见之今不知归谁氏矣
唐泉皋在西川造兵器皆有定秦字朝廷疑其跋扈
按间之云是工人名字然刀剑录云秦始皇三年岁
次丁已采北祇铜铸二剑铭曰定秦于古已先有之
矣
世言叶令王乔与仙人王子乔本是两人而应劭风
俗通义辩叶令一条引周灵王太子与师旷事则是
三人混而一之矣按后汉书王乔载方术传传末云
或云即古仙人王子乔也而刘向列仙传以为即灵
王太子劭之说本此○列仙传多诞谩不经如载范
蠡而云事周师太公望其可笑如此后来真诰真灵
位业图诸书之滥觞也
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
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
之曰石大夫按石敢当三字出急就篇师古注但云
所当无敌石贤士祠木汝南田间一石人有妪遗饵
一片于其下民遂讹言能治病是两事而讹为一也
太山二字义亦难解或以劭为太山太守而转讹耳
稻花豆花麦秀黍离皆以入诗荞麦为五谷最下之
品而其花殊娇艳唐人诗云曰落鸦飞散满庭荞麦
花荞麦自田野间物讵可植之庭中此较边华泉庭
中何所有有萱复有芋尤可议白乐天诗自起开门
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差不谬耳
颜氏家训云江南文制欲人弹射遇有所累随即改
之山东风俗不通击难吾初入邺遂尝以此忤人至
今为悔余谓此亦存乎其人耳不关南北也余夙昔
于朋辈诗文就质几佳恶必直言无隐故翰林侍读
施愚山先生常曰吾交游满天下直谅多闻唯王先
生耳故刑部尚书魏环溪先生每有所作必属余指
其瑕即欣然改定尝有谢札云于论文较艺之中见
吾心不欺之学又语其子宫谕曰吾在京师三十
余年惟心折一阮亭耳故翰林检讨唐先生济武亦
然晚年有京师官以诗相质余为指𢳣窜攺不少隐
后遇之颇有愠色余始知古道不可尽行也悔之此
事不独颜氏唐刘梦得与牛僧孺亦有然矣
颜之推标举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为自
小雅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得来此神契语也学古人
勿袭形模正当寻其文外独绝处
犹豫颜介所释甚详今录之尸子曰犬五尺为犹说
文曰陇西谓犬子为犹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
闻人声则豫缘木上下也
虙子贱虙羲之后单父东门有子贱碑云济南伏生
即子贱之后
写真一技古称顾虎头此艺虽精终不能与山水竹
石花鸟龙鱼等将近日如曾鲸谢彬辈以此擅名吾
见其晚年笔墨亦草草耳近有鸿胪序班禹之鼎名
重辇下曾为余作放鹇荷𬬺雪溪诗思数图时有利
钝颜氏称武烈太子徧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
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萧贲刘灵刘孝先并
文学已外复佳此法又有西朝中书舍人吴郡顾庭
平氏县令彭城刘岳昔王右丞赵承旨并擅此长不
以为讳然令之名世亦罕觏矣
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号见山善丹青尤工设色为
诗精深华妙兼有寄托在松江派中大樽之下诸人
之上尝刻诗三百篇及楚词选诗为一书名曰诗原
康熙己酉以工部郎中奉使摧赣关作画别余自后
不复相见
毕九歌字调虞吾邑大司空亨之裔能诗今仅传其
一绝云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
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昔人云一人知已可以不憾乃亦有偃蹇于生前而
振耀于身后者故友阳羡陈其年诸生时老于场
屋厥后小试亦多不利已未博学宏辞之举以诗赋
八翰林为检讨不数年病卒京师及殁而其乡人蒋
京少刻其遗集无只字轶失皖人程叔才师恭又
注释其四六文字以行世此世人不能得之于子孙
者而一以桑梓后进一以平生未尝觌面之人而收
拾护惜其文章如此亦奇矣哉
唐张祰长庆宝历间诗人之翘楚或荐于上时元稹
为相力沮之不得召见罢归祜见知于乐天而沮于
微之此理之不可解者而元之相度人品亦可想见
开元二十三年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置河阴集津
太原诸仓自太原入渭输关中时命三百里丙剌史
县令帅所部音乐集五凤楼下怀州刺史以车载乐
工数百皆衣文绣服箱之牛皆为虎豹犀象之状鲁
山令元德秀惟遣乐工数人连袂歌于𫇭于上曰怀
州之人其涂炭乎立以刺史为散官而叹德秀为贤
天宝初江淮租庸使韦坚引浐水抵苑东望春楼下
为潭以聚江淮运船三月上幸望春楼坚以新船数
百艘各榜郡名陈郡之珍货于船背陜尉崔成甫著
锦半臂缺胯缘衫而禓之红袖首居前船唱得宝歌
使美妇百人盛饰而和之坚跪进诸郡轻货仍上百
牙盘食上置宴竟日而罢加坚左散骑常侍僚属褒
赏有差观此则怀州剌史左官何以令其心服天宝
曰之乱即一事可预知矣
天宝元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于
丹凤门之空中云我藏灵符于尹喜故宅上遣使于
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同秀除朝散大夫閒一岁
清河人崔一清复上言见玄元皇帝于天津桥北云
有符在武城紫薇山使往掘亦得之东京留守王倕
知其诈按问果首服奏之此事与宋真宗之天书先
后一辙可发一笑
俞儿无终山之神也而庄子骈拇篇属其性于五味
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与师旷离朱并举则是
易牙之类人名也
七言歌行杜子美似史记李太白苏子瞻似庄子黄
鲁直似维摩诘经
山阴王文端公家屏先高祖太仆公门生也江夏郭
文毅公正域先曾祖大司徒公门生也先伯祖太师
公会试实出商丘沈文端公鲤之门故三公之
集吾家皆有之而沈公正续两集则太师所较刻也
士缜三复其文叹其经术闳深议论正大真一代伟
人谨节录其议建文位号景泰实录一疏以见梗概
云臣看得国子监司业王祖嫡奏为循史职修阙典
以昭祖宗心事以隆继述大孝事窃惟人君有位号
则有纪年有政令则有实录此春秋不易之法自古
及今未有以兴亡隆替而因革予夺其间者我朝自
太祖开基列圣相承金匮石室之藏具在乃建文以
革除而槪称洪武景泰以分附而并系英宗则皆为
我朝阙典矣所据司业王祖嫡因在史馆篡修知其
始末所以建有此议臣请先述二事大略而后及所
以当正之故为皇上陈之太祖高皇帝在位懿文太
子先薨至洪武三十一年太孙嗣位改元建文建文
者太祖之嫡孙也在位四年成祖文皇帝靖难登极
乃削去建文年号乃以洪武纪年及重修太祖实录
遂将四年实历附作洪武虚数此则革除之大略也
正统十四年也先入犯英宗睿皇帝躬驭六师自行
天讨至土木北狩景皇帝时为郕王奉章皇太后命
监国旋正大位次年八月恭遇英庙回銮后七年复
辟是为天顺元年其时奸臣石亨辈奏将景皇帝废
为郕王加谥曰戾成化元年修英庙实录遂以景泰
七年事迹附于正统之后天顺之前注曰郕戾王附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宪宗纯皇帝追体英宗本意始
敇廷臣复景帝位号上恭仁康定尊谥改修陵寝无
所不用其情而景泰七年事迹原附英庙实录者仍
称郕戾王附此则附录之大略也嗣是以来朝野公
议非不昭然而修遗举坠独未之闻则有由矣盖郕
戾附录纂修在成化元年位号之复在成化十一年
也当时惟以复位号为重而实录之改与不改以为
往事历数十年竟无言及之者乃因循以至于今非
为其不可而遂已之也夫宪庙追尊之举为帝王盛
德之冠乃独于附录一节不行厘正于推广德意毋
乃有阙乎不知位号既复则实录自当改正许其大
不许其细是未体夫宪庙之心而已矣建文年号在
也成祖登极诏书不过以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然犹称为少主未闻降削位号是在成祖亲亲之心
亦必有不忍绝者而一时宣力归命诸臣或务张功
伐或荀存形迹遂赞成革除之事其亦未达夫成祖
之心耳夫成祖奉天靖难再造邦家骏烈宏功缵承
高庙正使年号不除何损万一而曲为掩讳若此且
天下后世各有耳目安可尽泯稗官野史各有纪载
安可尽革此不但无益于事适足示人以疑耳故议
复革除者非为建文为成祖也议更附录者非为景
帝为英宗也兹皆所不必讳者也方今圣明在上修
遗举坠以弘先德正此其时臣等不敢为更张之议
惟以附录改正将英庙实录于正统以后天顺以前
摘中间七年事迹名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实录无相
混淆如斯而已矣至于建文位号诏书中原无降削
之文今亦无凭议复亦惟于高庙实录中摘出洪武
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事迹复称建文元年二年三
年四年以存其年号传信万世如斯而已矣昔我太
祖甫定天下即首命儒臣纂修元史又追谥其主为
顺帝渊哉圣心至公至厚矣成祖英宗之心同符太
祖而建文景泰又非胜国之君之比元主可谥何忍
没其号于建文元史且修何可阙其录于景泰且景
泰之位号既可复则建文年号亦可复建文之死事
诸臣且蒙我皇上之恤录而况其君乎况其为太祖
之嫡孙乎慰祖宗在天之灵伸寰海久抑之意彰微
显阐幽之烈寓兴灭继绝之仁斯举也实圣德圣政
之第一事也独称昭代之信史而已哉奉旨景皇帝
实录著候纂修改正建文年号罢
德平明御史大夫葛端肃公嘉隆名臣以世宗之
猜忍而独终始见信虽陶仲文恶之而谗言无自而
入固德望素孚亦福人也其家训已载余池北偶谈
其文如奏疏序记皆明白正大不事雕饰真大人君
子之言今节录东方先生词记一篇以见梗槪汉平
原厌次废县今为神头镇其西原有东方先生塳焉
镇是以有祠盖殁而可祭于社者也晋夏侯常侍赞
之唐颜鲁公记而书之由来远矣或问于余曰先
生电发于汉当时莫拟其伦民到于今称之卒亦莫
知其故竟何人也余曰先生神异人也孔氏所谓犹
龙者也汉之武帝雄迈无前士生其时亦无端不有
各有以当帝心者而弃置诛夷曾不少惜多欲横发
无可谁何汉之天下殆岌岌矣天生先生应时而出
上书满公车帝诵之累月始毕既足以降其心而夺
之气而其触机随应飙发无方直谏戆谏讽谏语谏
要在格君心之非而不居其名他不具论如廷诘董
偃三罪人为惕息而武帝立罢宣室之宴非汲长孺
万一可几者其转移之神不可以常理知即帝亦不
知其所以也武帝虽肆欲而不遂身为祸主者先生
力也故尝论之先生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其迹也
逢占射复其余也不为富贵宠荣而妄希冀其素也
横放不羁陵栎万类其气也一龙一蛇变化至于不
可穷其源本也直谏戆谏讽谏谲谏而卒归于正其
大节也至于谑浪侵犯而暴君不能怒诙嘲傲侮而
廷臣不知怨斯则圣人之所不可必贤人志士之所
不敢望者也故曰神异人也夏侯太初以为其道犹
龙信矣夫若杨雄之谓似优似直司马迁之谓滑稽
班固之谓恢谐优畜者皆不足以知先生之深者也
余非能知先生者故不敢知而卒归之神异或者以
为信然也故识其重修岁月而因以尚论其人盖为
不知先生者言之也此文在宋南渡后颇似陆务观
后必有知之者先生集凡十八卷
康熙丁未戊申閒余与苕文公勇玉虬周量辈在京
师为诗倡和余诗字句或偶涉新异诸公亦傚之苕
文规之曰兄等勿傚阮亭渠别有西川织锦匠作局
在又叶文敏讱庵云兄歌行他人不能到只是熟得
史记汉书耳余深愧两兄之言
陈大士命其集曰已吾按水经注汴水又东谷水
入焉谷水又东南迳已吾县故城西故梁园宁陵县
之种龙乡也汉成哀世始置县永元十一年陈王削
地命以嘉名曰已吾犹有陈楚之俗焉名胜志乙吾
分已氏县置故城在今宁陵县西南三十里魏书武
帝初起兵于已吾是也大士岂以其陈姓而取以名
集邪与友人偶谈及记之
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复可解凡古乐录
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尔此言甚明
白故今人强拟汉铙歌等篇必不可也
戴凯之竹谱云九河鲜育五岭实繁九河皆在今德
州平原德平之界余常见德州士夫家种竹閒有生
者仅如麻苇九河地不宜竹盖自古而然矣
治中风方用荆芥穗以酒调下三钱立愈
治暴吐血以蛛网为丸米汤饮下立止
治蛇伤用香白芷为末入鸭嘴胆矾麝香各少许糁
疮上
南史张畅弟为猘夬伤食虾蟆脍而愈
平妖传载蛋子和尚三盗猿公法亦有所本广州有
大溪山有一洞每岁五月始见土人预备墨沈纸刷
入其中以手扪石壁上有若镌刻者急榻出洞亦随
闭持印纸𮁡之或咒语或药方无不神验者见焦尊
生说楛不仅严三点杜七圣马遂之有所本也
盛唐诗人多有赠康洽之作最传者李颀所谓西上
虽因长公主还须一见曲阳侯盖栺杨国忠暨秦虢
辈也后长庆中白居易作忠州刺史亦有赠康诗云
殷勤怜汝无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天宝至是已历
六朝而康犹在则禄山之乱流落西蜀至元和长庆
之时亦已老矣又按段安节乐府杂录有康老子者
是长安富家子常与国乐游处家产荡尽后以半千
从一妪买得冰蚕丝褥遇波斯胡酬直千万不经年
复尽寻卒伶人嗟惜之遂制此曲亦名得至宝似又
别是一人
五木皆卢世止知刘毅东府摴蒲事耳北史梁主萧
登献玛瑙钟于周文帝顾诸丞邼曰掷摴头得卢者
赏之薛端后至掷之五木皆卢即以赐之事有相类
如此而知之者少
余素不喜李贽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
观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其言谓放勋狂
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汤
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汉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
也此等谬论正如醉梦中呓语而当时诸名士极推
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吕不韦李园贾诩董昭
为名臣温峤为逆贼所谓好恶拂人之性者也以杨
雄胡广谯周冯道为吏隐外臣亦大谬
非圣悔法学士所当深戒如尸子谓舜多膻行又唐
诗人李群玉题黄陵庙诗自言遇二女或戏之曰君
乃虞帝之辟阳侯耶此真无忌惮之小人泥犁果有
狱当为此辈设耳
古人事有极相类者故周栎园侍即作同书来元
成樵书尤多搜摭近观南北史偶得数事记之江
革除都官尚书还都赠遗一无所受唯乘台给一舸
舸艚偏欹将济江或请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
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实之此与陆绩郁林石相
似魏使尚书李孝伯聘宋宋孝武帝骏遣长史张畅
与语而帝微服观之孝伯目帝不辍出谓人曰张侯
侧有人风骨瞻视非凡品也此与曹孟德床头捉刀
相似又中书舍人王弘为宋太祖所爱谓曰卿欲作
士人得就王球乃当判耳若往诣球可称旨就席弘
如言往球举扇挥曰若不得尔弘还白太祖曰我便
无如此何此与江敩移床远客相似而又在其前
元白长庆集皆有老刘白谓梦得元谓太真非一人
也
唐彦谦齐文惠宫人诗认得前家令宫人泪满裾那
知梁佐命全是沈尚书余以事实考之误也文惠太
子武帝长子郁林王之父早薨郁林即位西昌侯鸾
辅政郁林失道鸾遂谋篡弑尽害高武诸王是为明
帝鸾之子东昏侯无道无罪杀尚书令萧懿懿弟衍
乃起兵于襄阳盖明帝乃高武二帝之雠而梁之革
命在东昏之世与文惠相去远矣不应舍萧鸾而怨
及梁也诗人之不核史事如此
马人见韩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马人出后
汉书马援传又马人繁昌山名在铜官乡山多奇石
形肖人马宋人诗雾浴千峰失马人
梁亦有朱买臣元帝将也王僧辩既平侯景表请还
都建业宗懔黄罗汉阻之而止及魏师逼江陵买臣
拔剑欲斩二人以谢天下元帝曰此出朕意非二人
之罪乃已
余家有疑耀一书凡七卷乃李贽所著而其门人张
萱序刻者余尝疑其为萱自撰而嫁名于贽盖以中
数有校秘阁书及修玉牒等语萱尝为中书舍人撰
文渊阁书目而贽未尝一官禁近也及观论温公一
条中云余乡海忠介益信不疑萱广东人与忠介正
同乡里然必嫁名于李又何说也
古夫于亭杂录卷六啸园藏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