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文化居重要地位,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从古至文人名人骚客咏竹的诗、文不计其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历代名园中以竹为题材的数不胜数,创造了“竹径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坞寻幽”、“竹石小品”等园林佳景。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翩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民,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竹子在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竹类资源分布状况
世界竹林主要分布在亚州东南季风区域。
中国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竹类植物共22属竹类资源500多种,竹林面积520万hm2,占世界竹林总面积近1/4,是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被誉为“竹子王国”。
在我国,竹子主产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地区,北起河南桐柏山的南端和大别山的北坡、南抵海南南端、西自西藏的错那-鲁藏布江下游-四川盆地南缘、东迄浙江-福建沿海和台湾西部低山丘陵,相当于北纬18°~38°、东经53°~122°区域(其中北纬23°30'~30°20'、东经104°30'~122°00'为主要区域),竹资源自然分布范围极广。大面积的竹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西南20多个省区,分布区域有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江苏、四川等省(自治区),其中北纬23°~30°、东经100°~122°间的毛竹面积分布大约占全国毛竹面积的70%以上,是我国主要毛竹自然分布的中心区域,尤以江西、福建、湖南、浙江、广东、云南等省份面积最大。
按气候性和区域性可分为五大竹林区域:一为北方散生竹区域;二为江南混合区域;三为西南高山竹区域;四为南方丛林竹区域;五为琼州攀援竹区域。在这些省区,竹林生长在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海拔800mm)等地域带,其土质均呈微酸性,PH值为4.5~7.0;其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土壤适宜。竹子生长正需要“也宜阴雨也宜晴”的气候,所以我国东西南地区最适宜栽培和生长竹类植物。我国主要省区竹资源分布统计见下表。
中国主要省区竹资源分布统计表
省 份
1980年(万亩)
2005年(万亩)
省 份
1980年(万亩)
2005年(万亩)
江西
873.0
1402
广西
129
207
福建
850.6
1366
贵州
36
58
湖南
799.5
1332
江苏
27
43
浙江
678
1089
四川
24
39
安徽
229.5
368
台湾
7.5
12
广东
169
267
云南
4.5
7.2
湖北
129
207
河南
4.4
7.1
目前,全国自然竹林面积约500多万公顷,每年可砍伐的毛竹达5亿~6亿根,年产各类中径竹材450多万吨,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我国毛竹林面积约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60%,江西、福建、湖南、浙江四省的毛竹林面积约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80%。
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现有竹产业主要涉及建筑、建材、家居等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竹产业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据统计,2007年竹产业产值达800亿人民币。中国竹产业的发展为世界做出了榜样,促进了人们关注竹代木资源开发与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带动了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
传统意义的竹产业,主要是指以竹子为原材料而生产初级产品的加工产业,比如建筑用的竹竿架、竹木地板、竹筷、竹制家具用品和竹笋等农产品的加工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以牺牲原材料来获取经济利益。
现代意义上的竹产业,除了传统意义的竹产业之外,还包括竹子的延伸产业。比如竹炭产业、竹纤维产业、竹醋产业、竹盐产业和竹文化旅游产业。竹炭产业又衍生出竹炭口腔护理、竹炭洗涤日化、竹炭家居、竹炭食品等行业;竹纤维产业又衍生出袜子、毛巾、服装、创伤用品等行业;竹醋和竹盐产业又衍生出健康保健、农业肥料等行业;竹文化旅游产业又延伸至养生、餐饮、动漫、休闲旅游等行业。产品有竹笋、竹日用品、工艺品、竹胶板、竹地板、竹材家具、竹碳、竹纤维纺织、竹浆造纸、竹化工产品等十大类3000多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变废为宝,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资源效能,获得极高经济效益。
毫不夸张的说,竹子浑身是宝。可再生,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尤其在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的现代社会,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竹产业的区域地位,理所应当地成为竹资源丰富地区的地方政府的优先选项。
传统竹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竹子大国,竹类植物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竹子与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竹产业,无论是竹种资源的数量、竹林面积和蓄积、还是竹林产品的产量及其加工水平,皆居世界产竹国之首,故有“ 世界竹子王国” 之美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分布的竹子种类有500多种。
近几年来,我国竹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竹子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最好的林种,具有其他林种、树种不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我国竹产业目前从资源培育、产品加工利用到市场的开拓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薄弱,竹林整体经营水平不高,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竹农税费负担重、生产积极性不高,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现代竹产业发展现状
现代竹产业发展迅猛,主要包括竹炭、竹醋(简称“竹炭产业”)和竹纤维产业。
一、竹炭、竹醋产业
中国在2000多年前已有竹炭产品,但竹炭、竹醋产业则是20多年前才首先在日本兴起,并成为一个新兴的、综合型的朝阳产业。竹炭、竹醋及其深加工产品在工业、农业、电子、国防、医疗、保健、生活起居、生态环境和建筑装修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旺盛、成材周期短、无性繁殖能力强、经济价值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物资源。
近年来,我国在竹炭、竹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方面,已达到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我国发展竹炭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竹炭的应用现状
竹炭是将优质竹材放入密封的干馏炉或土窑中,隔绝空气加高温,使竹材干馏碳化而成。竹炭有蜂窝状的微孔结构。微孔数量多,使竹炭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1g竹炭的比表面积相当于一个正规足球场那么大。这种微孔结构使竹炭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有吸潮、过滤、净化、消毒、蓄热、保温的作用。
2.竹醋液与其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及应用现状
竹醋液是天然的植物酸性液体,主要成分是醋酸,据日本千叶大学报导,竹子在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竹醋含有200多种有用成分,从中可分离10种酚衍生物。
二、竹纤维产业
在现代竹产业中,竹纤维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宠儿。
竹纤维是一种有机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其中空网状结构,使产品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其吸湿、入湿、透气等功能居各大纤维之首,我国竹纤维的代表产品天竹序列纤维产品。天竹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它的一些抑菌元素很少被破坏,并使这种物质结合在纤维中的大分子上,从而使得天竹纤维保持了一定的抑菌性。此外,天竹纤维还含有一定的木质素,对紫外线有屏蔽作用,抗紫外线的功能是棉纤维的47倍,可以有效阻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这些特性,使得竹纤维不仅可以满足针织品的特性,而且更符合消费者对针织服装健康理念的追求,目前天竹纤维已广泛应用于针织服装领域,如毛巾、袜子、内衣、毛衫、T 恤、时装、运动服等。
竹纤维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宠儿,既低碳环保,又可缓解我国棉花紧缺的窘境。目前,国内外新型差别化纤维层出不穷, 但像天竹纤维一样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并不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纺织原料通过借鉴天竹纤维模式会得到更大地发展。竹纤维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纤维,在中国历经1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产业力量,产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天竹纤维平均每年保持30%的增长,在针织类用量比例达到45%。纺织行业在遭遇了2009 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下,天竹纤维仍然保持了28.8%的市场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