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风的低语
Whispers in the Wind of Life.

煮茶的燃料如何选择,《茶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2025-10-05 13:54:09

继李约之后,还有宋代的苏轼在《试院煎茶》诗中说:"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在《汲江煎茶》诗中也指出:"活水还须活火烹。"可见活火、活水在唐、宋间是很受重视的。

要把茶汤调煮得好,在于使用活火,而活火的关键又在于所用的燃料。唐代苏虞在所写的《十六汤品》中,认为茶汤(水)是最终表现茶品优劣的,如果名茶的汤(水)调制得不好,那就和一般普通的茶没有区别。还认为煮水的老嫩,点注(冲泡)的缓急,茶具和燃料的优劣,都可以对茶汤发生好或坏的影响。他归纳成为十六个汤品,其中因使用燃料不同以致影响茶汤好坏的计有五品,即:

"第十二,法律汤;凡木可以煮汤,不独炭也。惟沃茶之汤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水忌停,薪忌薰。犯律逾法,汤乖,则茶殆矣。第十三,一面汤:或柴中之麸火,或焚余之虚炭,木体虽尽,而性且浮。性浮,则汤有终嫩之嫌。炭则不然,实汤之友。第十四,宵人汤:茶本灵草,触之则败。粪火虽热,恶性未尽,作汤泛茶,减耗香味。第十五,贼汤,一名贱汤:竹繁树梢,风日干之,燃鼎附瓶,颇甚快意,然体性虚薄,无中和之气,为茶之残贼也。第十六,魔汤:调茶在汤之淑恳,而汤最恶烟。燃柴一枝,浓烟蔽室,又安有汤耶;苟用此汤,又安有茶耶。所以为大魔。"

这五条说的是煮茶的燃,非炭不可,不能用"竹篆树梢"和烟柴,等等。

关于燃料的选用和茶汤的调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进一步的发挥,他说:

"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人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

又说:

"沸速,则鲜嫩风逸;沸迟,则老熟昏钝,兼有汤气,慎之慎之。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在许次纾之前,田艺薪在《煮泉小品》中说:

"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余则以为山中不常得炭,且死火耳,不若枯松枝为妙。遇寒月多拾松实房,蓄为煮茶之具,更雅。人但知汤候,而不知火候。火然,则水干,是试火当先于试水也。"

他认为松枝、松实不但可用,而且更好。明代屠本唆在《茗笈》中评论说:"田子艺(即田艺)以松实、松枝为雅者,乃一时兴到之言,不知大谬茶理。"古人对煮茶或烧水的燃料虽然说得很多,但归纳起来不过两条:一条是燃烧性能要好,火力不可太低,也不可时强时弱;一条是燃料不能有异味,但燃料的气味(如松木香味)则因饮用者的爱好不同而有所选择。这两条,对现代的饮茶者还是有用的。

大雪|听雪烹茶,冬日暖心

“伊公羹”和“陆氏茶”

饼茶的特殊用器——碾

图片来源于“悦读茶书会”

内容来源于《茶经述评》第二版

(吴觉农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期小编:小六

END

余悦教授

著名茶文化专家、

民俗研究专家,

“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

“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

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

欢迎关注!

六悦河

坚持茶学正道,传授茶艺真知。

"悦读茶书会"活动基地,

全国茶人和各界人士交流场所,

让爱茶人爱读书,让爱书人爱喝茶!

识别图中维码,观看精彩直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