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风的低语
Whispers in the Wind of Life.

钱丛: 短视频唤醒文化基因

2025-05-10 19:23:49

资深图书编辑/百万级网红

钱丛:

短视频唤醒文化基因

提起“钱丛”这一名字,很多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是说起她的另一个身份“眉的说”,可能不少人都是她的粉丝。

全网粉丝近400万,全网播放量超10亿——做了14年图书编辑的钱丛,在两年间一跃成为百万级的网红。如今,钱丛既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也是文化类短视频账号“眉的说”的运营者。

从一个从事传统文化行业的图书编辑,到文化类短视频网红,钱丛都经历了什么,又有什么经验和心得?

2022年8月底,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号召出版社求新求变,投身数字融合发展,于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就倡议每个部门出一个编辑,开通自己的短视频账号。钱丛就这样开始了“眉的说”账号的运营。

“我从小喜欢‘眉’这个字,我的网名就是‘眉’,短视频打算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索性取名‘眉的说’。”钱丛玩了一个谐音梗:“没得说”是希望账号好到没得说。

实现这样的愿景并不容易,账号中破万、破十万的点赞量不是一蹴而就的,钱丛经历了不短的迷茫期。

“眉的说”建立之初,钱丛尝试过很多样的内容,但是阅读量始终维持在500左右。“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这是我最容易动摇的时候。”钱丛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坚持,能够不停地试错,保持更新频率,即便数据没有起色也绝不放弃。

直到她发布了一条关于作家路遥的视频——视频中,钱丛从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角度,讲述这位作家背后的故事。叙述中流淌的朴素情感引发了广泛共鸣,视频一下子破了圈,在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都打开局面,最终突破了300万的浏览量,粉丝也随之破万。

这一次破圈也让钱丛明白,抓住文化内容中和普通人的共鸣点,是讲好故事、做好文化传播的秘诀。

她慢慢确立了账号的主要定位:“立足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钱丛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是骨子里的,她报考的大学专业就是中文系,平时喜欢看书、喜欢文物、喜欢古建筑……

“眉的说”多讲诗词,视频文案也极富诗意,这是它打动广大粉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诗歌于钱丛而言,本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时,钱丛就喜欢写当代诗,现在仍保持着写诗的习惯,会发布在私人的社交账号上。“我对诗歌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20岁的时候,我会写一些个人化情绪化的东西,现在大部分是对社会的思考。我觉得把诗歌作为一个向社会倾诉自己思考的载体,还是蛮舒服的。”

钱丛观察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做诗歌创作,各个流派都有。“诗歌是表达自己思想、抒发个人情怀的一个方法和载体。”在她看来,现代人依然非常需要诗歌、需要古诗词。“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情绪不可能一直是高昂的,有焦虑、有欣喜也有惶恐,能与古人或是现代人产生很多共鸣。我做短视频,就是传达这种共通的东西,让读者产生共情。”

不久前,钱丛发布的一条有关《枫桥夜泊》的视频再次获得很高的关注,她从张继的生平经历讲起,这位只留下一首传世之作的神秘诗人以其颠沛的身世和对人生的感怀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与讨论。

“很多古诗词,每个人都能读,每个人都会背,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好像是一种文化基因一样。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共鸣的开关,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